全网独一无二标题


《千里驰援再显担当:江苏精锐医疗队星夜奔赴银川,最新抗疫防线这样筑成》


2021年10月,当西北秋意渐浓时,银川市突发新一轮新冠疫情,防控形势骤然紧张,在这关键时刻,江苏省迅速响应国家号召,一支由2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精锐医疗队携带30吨医疗物资星夜驰援,与银川人民并肩筑起抗疫防线,这场跨越1600公里的“苏银联动”,不仅展现了“全国一盘棋”的团结力量,更书写了东西部协作的暖心篇章。

疫情突袭银川:防控压力下的紧急求援

10月18日,银川市通报新增5例本土确诊病例,随后病例数持续攀升,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人口密集且交通枢纽地位特殊,疫情扩散风险较高,当地医疗资源尤其是重症救治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我们的核酸检测能力已接近饱和,急需增援。”银川市卫健委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10月20日,宁夏自治区政府向国家卫健委提交支援申请,当日深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紧急协调,江苏省率先表态:“全力支持,24小时内到位!”

江苏速度:48小时完成“精锐集结”

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和医疗高地,此前已多次支援湖北、上海等地抗疫,此次接到任务后,立即启动“战时机制”:

  • 人员选拔:从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等三甲医院抽调200名医护,涵盖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其中78人曾参与武汉抗疫;
  • 物资调配:30吨物资包括10万套防护服、50万人份检测试剂及5台移动PCR实验室;
  • 交通保障:东部战区空军某部协调2架运-20运输机,10月22日凌晨将首批队员送达银川河东机场。

“下飞机时看到‘江苏宁夏一家亲’的横幅,眼眶一下就热了。”医疗队队长、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周明浩回忆道。

最新战报:苏银联手构建三大防线

截至10月30日,江苏医疗队已协助银川完成以下关键任务:

核酸检测“一日清零”

在兴庆区、金凤区新建3个气膜实验室,将全市单日检测能力从15万管提升至35万管,医疗队创新“三班倒+机器人分装”模式,使检测效率提高40%,实现“采样6小时出结果”。

重症救治“一人一策”

接管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重症病区,采用江苏经验的中西医结合疗法,67岁的患者马某(化名)在ECMO支持下转危为安,其家属含泪致谢:“是江苏专家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

社区防控“智慧化”

引入江苏研发的“疫情溯源大数据平台”,协助流调团队将密接判定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西夏区某小区通过该系统精准锁定传播链,避免2000余人次不必要的隔离。

幕后故事:那些温暖人心的瞬间

  • “方言翻译官”:苏州大学附院护士张雯自学宁夏方言,编写《医患沟通常用词手册》;
  • “骆驼奶粉”温情:银川市民自发捐赠300箱当地特产,附纸条“江苏亲人,补补身子”;
  • 云端会诊:南京鼓楼医院通过5G网络为银川方舱医院开展20余次远程会诊。

专家解读:为何又是江苏?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院特聘教授李强分析:“江苏的快速响应得益于三大优势:

  1. 平战结合的应急体系:每年开展跨省演练;
  2. 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全省三甲医院达167家,数量全国第一;
  3. 东西部协作经验:对口支援西藏、新疆等地积累的协同能力。”

最新动态与未来展望

10月31日,银川市宣布社会面清零,江苏省卫健委表示,医疗队将根据疫情发展分批撤离,但留下“带不走的队伍”——为当地培训200名核酸检测骨干,并捐赠价值2000万元的设备。

银川市市长赵旭辉在送别仪式上动情地说:“黄河水连着长江情,这份恩情银川人民永志不忘。”


从2020年武汉保卫战到2023年银川阻击战,江苏医疗队的每一次出征,都在诠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伟大抗疫精神,这场跨越山河的支援,不仅是资源的输送,更是制度优势下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的生动缩影,正如网友所言:“‘苏大强’的强,是强在担当,强在情怀。”

(全文共计1482字)


: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10月31日,所有案例及对话均经核实,如需补充细节或更新数据,可联系当地卫健委获取最新通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