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孤勇者,石家庄货车司机疫情下的生存实录
疫情下的“隐形”群体
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在无数被疫情影响的群体中,货车司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既是物流供应链的“血脉”,又是疫情传播链上的“高风险人群”,而在石家庄,这座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货车司机的生存状态尤为引人关注。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不仅是京津冀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更是全国公路货运的关键中转站,自2021年初石家庄爆发疫情以来,货车司机群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健康码变“黄码”、高速路口被劝返、服务区禁止停留、运费暴跌……他们的故事,是疫情时代下中国物流行业最真实的缩影。
第一章:疫情突袭,货车司机的“冰火两重天”
2021年1月,石家庄藁城区突发聚集性疫情,全市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一夜之间,石家庄的高速公路出入口严控,外地货车司机被贴上“高风险”标签。
“健康码突然变红,我被困在服务区7天”
来自山东的货车司机老张回忆,当时他刚在石家庄卸完货,准备返程时,健康码突然变红,服务区工作人员拒绝他进入卫生间,附近的餐馆也不接待,他只能靠泡面和矿泉水在车上熬了7天,直到核酸阴性才被放行。
“运费涨了,但没人敢跑石家庄”
疫情期间,石家庄部分物流线路运费一度暴涨50%,但许多司机宁愿空车返程也不愿接单,河北籍司机王师傅说:“跑一趟石家庄,可能14天没法接活,算下来还不如不跑。”
第二章:政策加码,货车司机的“生存博弈”
随着防疫政策不断调整,货车司机的处境愈发艰难。
“核酸报告时效缩短,我们得掐着点开车”
2022年,多地要求货车司机提供48小时核酸证明,但核酸检测点往往设在城区,而货车司机大多在高速服务区或物流园活动,石家庄某物流公司调度员透露:“很多司机为了赶时效,不得不超速驾驶,就为了在核酸过期前赶到目的地。”
“行程码带星,下不了高速”
2022年3月,石家庄再次出现疫情,许多司机的行程码被标注“*”号,河南司机李师傅说:“我在石家庄只停了2小时,结果行程码带星,下个城市直接劝返,最后只能绕道多跑300公里。”
第三章:经济寒冬,货车司机的“收入困局”
疫情不仅影响通行,更直接冲击了货车司机的收入。
“油价涨了,运费跌了”
2022年,国际油价飙升,国内柴油价格突破8元/升,但运费却因市场萎缩不升反降,石家庄某货运平台数据显示,短途货运单价较疫情前下降约30%。
“车贷还不上,只能卖车”
不少司机贷款买车,原本指望3年回本,但疫情导致收入锐减,石家庄货车司机刘强(化名)说:“每月车贷1万多,现在跑车赚的钱刚够油费,最后只能把车卖了,亏了十几万。”
第四章:自救与互助,货车司机的“江湖义气”
尽管困难重重,货车司机群体仍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司机驿站”:民间自发的援助网络
疫情期间,石家庄部分物流园附近出现了由退役司机组织的“司机驿站”,提供免费热水、泡面和临时休息点,一位组织者说:“我们懂司机的苦,能帮一点是一点。”
“互助群”里的信息共享
许多司机加入微信群,实时分享各地防疫政策,哪个高速口查得严”“哪个服务区可以做核酸”,这些信息成了司机们的“救命稻草”。
第五章:政策优化,曙光初现?
2022年底,“新十条”出台,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货车司机的处境有所改善。
取消“落地检”,通行效率提升
石家庄高速路口不再强制“落地核酸”,司机只需查验健康码即可通行,大大减少了滞留时间。
物流保通保畅,政府加大扶持
河北省推出“助企纾困”政策,对货运企业提供燃油补贴和低息贷款,部分司机得以缓口气。
车轮上的中国,需要更多理解与支持
货车司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摆渡人”,但在疫情中,他们却成了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石家庄货车司机的经历,折射出疫情下普通劳动者的坚韧与无奈。
如何在防疫与保供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货车司机不再“困”在路上?这不仅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应当关注的议题。
(全文约1600字)
注:本文基于真实案例与行业调研撰写,旨在反映疫情下货车司机的生存现状,部分受访者使用化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