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音绽放齐鲁,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艺术传奇

在齐鲁大地的文化心脏地带,一座艺术殿堂正孕育着中国最纯净的声音奇迹,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这个由数十位6至14岁少年组成的音乐团体,正以其清澈如泉、纯净似玉的歌声,在国内外舞台上谱写着一曲曲动人心魄的艺术华章,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个非凡的音乐集体,探寻其艺术成就背后的教育理念、训练体系与文化价值,聆听那些如天使般纯净的童声如何成为山东省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艺术殿堂中绽放的童声之花: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概况

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成立于2014年,依托于山东省会大剧院这一省级文化地标而诞生,作为山东省首个由专业剧院直接组建并管理的少儿合唱团体,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非同寻常的艺术使命,合唱团现有正式团员80人,预备团员50人,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梯队,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合唱团的定位十分明确——打造山东省最高水准的少儿合唱艺术团体,成为展示齐鲁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在艺术总监李晓燕教授的带领下,这支年轻的团队迅速崭露头角,2016年,成立仅两年的合唱团便在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中获得金奖;2018年,他们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六一"晚会录制;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仍通过云合唱形式参与了国际合唱联盟的线上交流活动,获得广泛赞誉。

"我们不只是培养孩子们唱歌,更是在塑造他们的艺术灵魂。"李晓燕总监这样描述合唱团的教育理念,确实,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区别于普通学校合唱团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将专业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完美融合的独特模式,每周六上午的专业训练中,孩子们不仅要学习声乐技巧,还要接受乐理知识、舞台表现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合唱团特别注重从山东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在常规排练曲目外,团员们还要学习改编自山东民歌、吕剧唱段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这种扎根地域文化又面向国际视野的艺术追求,使得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声音既具有普遍的艺术感染力,又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辨识度。

天籁背后的匠心:童声合唱团的训练体系与教育理念

走进山东省会大剧院三楼排练厅,每周六上午这里都洋溢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纯净的歌声,这份看似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背后,是一套科学严谨、独具匠心的训练体系在支撑着。

合唱团的日常训练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声乐基础训练、合唱技巧训练和舞台表现力培养,声乐基础训练从最根本的呼吸控制开始,指导孩子们掌握腹式呼吸法。"孩子们的声带非常娇嫩,我们必须用最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和发展他们的声音。"声乐指导老师王雪解释道,通过哼鸣练习、音阶训练等方式,孩子们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发声习惯。

在合唱技巧训练环节,指挥家张宏特别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好的合唱不是简单的齐唱,而是不同声部间对话的艺术。"为此,他设计了一系列声部互动练习,培养孩子们的和声感知能力和协作意识,高级班的团员甚至要学习简单的即兴和声创作,这种创造性训练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美育人,以艺养心",音乐教育超越了单纯的技能传授,成为一种全方位的人格塑造过程,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加入合唱团后不仅在音乐方面取得进步,在自信心、专注力、团队意识等方面也有显著提升。

"我们不是要培养专业歌手,而是希望通过音乐开启孩子们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李晓燕总监的这番话道出了合唱团的根本追求,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合唱团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排练曲目中既有西方古典音乐经典,也有中国各民族传统歌谣,还有当代原创作品,这种多元化的艺术熏陶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起开阔的文化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合唱团还创新性地将山东地方戏曲元素融入训练中,通过学习吕剧、柳子戏等传统戏曲的发声方法和表演技巧,孩子们不仅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还丰富了声音表现的手段,这种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相结合的艺术教育路径,正是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独特魅力所在。

纯净之声传四海:童声合唱团的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

自成立以来,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以其超凡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文化气质,在国内外舞台上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为山东省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在艺术成就方面,合唱团创造了多项令人瞩目的记录,2017年,他们在索契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童声组银奖,这是山东少儿合唱团体首次在该赛事中获奖;2019年,合唱团原创作品《泉城童谣》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最佳少儿作品奖;2021年,他们与山东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黄河大合唱》少儿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美育案例",这些荣誉不仅证明了合唱团的艺术实力,也展示了山东少儿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合唱团的社会影响力早已超越音乐领域本身,每年举办的"纯净之声"公益音乐会已成为济南市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品牌活动,门票常常在开售几分钟内被抢购一空,更令人感动的是,合唱团定期前往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院等地举办公益演出,用音乐传递温暖和希望。"看到那些残疾孩子随着我们的歌声露出笑容,我觉得特别幸福。"团员小雨分享她的感受时说。

在文化交流方面,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扮演着重要角色,2018年,他们作为文化使者参加了中日韩儿童艺术节;2020年,与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进行了线上交流演出;2022年,参与录制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儿童和平之声"项目,通过这些国际交流,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孩子们纯净的歌声传向世界各地。

"童声是最接近天堂的声音。"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在观看合唱团演出后如此评价,确实,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为每个参与其中的孩子点亮了艺术的明灯,为观众带来了心灵的净化,为社会注入了文化的活力,正如一位长期关注合唱团发展的文化学者所言:"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听到这样纯净的歌声,仿佛让人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童声合唱团的文化价值与未来展望

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存在与发展,蕴含着深远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从微观层面看,它为每个参与其中的孩子提供了艺术成长的沃土;从宏观视角看,它已成为山东省文化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代表着齐鲁文化创新传承的生动实践。

在文化传承方面,合唱团开创性地将山东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合唱艺术相融合,他们改编演唱的《沂蒙山小调》《包楞调》等山东民歌,不仅保留了原作的乡土气息,还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力,这种创造性转化让传统音乐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得到传播,有效解决了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给下一代"的难题。

在美育教育领域,合唱团探索出了一条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新路径,通过与多所中小学建立"艺术教育联盟",合唱团的师资和课程资源得以惠及更多孩子,面向社会公开的选拔机制确保了人才的多元化和流动性,使得艺术教育机会更加公平可及。"我们的大门向所有热爱音乐的孩子敞开,不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合唱团行政总监马强强调说。

展望未来,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正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稳步前进,据透露,合唱团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首张专业录音室专辑的录制,并启动"沿黄河流域童声合唱交流计划",推动区域间文化艺术合作,国际方面,正积极筹备2024年赴维也纳参加"世界和平合唱节",让齐鲁童声在世界音乐圣殿中回响。

"童声合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将继续支持童声合唱团的发展,将其打造成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美育教育的不断深化,像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这样的专业少儿艺术团体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培养新时代文化艺术人才、提升全民审美素养作出更大贡献。

当夕阳西下,山东省会大剧院的玻璃幕墙映照着晚霞,排练厅里飘出孩子们清澈的歌声,这声音,是艺术的传承,是文化的延续,更是未来的希望,山东省会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用他们纯净的声音证明:在齐鲁这片文化沃土上,艺术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参天大树,荫庇一方水土,芬芳整个世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