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广东省平东镇平东村,电话里的温情与坚守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打破了全球的平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了抗疫的前线,广东省平东镇平东村也不例外,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普通村庄,平东村在这场疫情中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力量与温情,而电话成为了连接村民与外界的纽带,传递着信息、关怀与希望。

疫情初期的紧张与应对

2020年1月,随着武汉封城的消息传来,平东村的村民们也开始感受到疫情的严峻,村委会迅速行动,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负责宣传、排查和物资调配,由于村庄地处偏远,信息传递并不畅通,许多村民对疫情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为了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村委会决定通过电话进行宣传,村里的广播系统虽然覆盖范围广,但无法做到精准传达,村干部们分工合作,挨家挨户打电话,向村民解释疫情的严重性,提醒大家做好防护措施。

“您好,我是平东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最近疫情严重,请您尽量减少外出,出门一定要戴口罩……”这样的电话,村干部们每天要打上百个,对于一些年长的村民,他们还会耐心地用方言解释,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听懂。

电话里的温情:隔离不隔爱

随着疫情的蔓延,平东村也出现了几例疑似病例,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村委会决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居家隔离,隔离措施的实施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习惯了自由生活的村民来说,突然被限制在家中,难免会产生焦虑和不安。

为了缓解隔离人员的情绪,村委会专门成立了心理疏导小组,通过电话与他们保持联系,每天,村干部们都会打电话询问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确保他们不会感到孤单。

“阿姨,今天感觉怎么样?家里还缺什么吗?有需要随时给我们打电话。”这样的问候,成为了隔离人员的精神支柱,一位被隔离的村民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接到村委会的电话,听到他们的声音,我就觉得安心了许多。”

除了心理疏导,村委会还通过电话为隔离人员提供生活物资,村民只需打个电话,村干部们就会将所需物品送到家门口,这种“无接触”的服务方式,既保障了安全,又让村民感受到了温暖。

电话里的坚守:基层干部的担当

在这场疫情中,平东村的村干部们展现出了极大的责任感和担当,他们不仅是疫情防控的组织者,更是村民的守护者,每天,他们都要接打无数个电话,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村委会主任老李是这场抗疫战斗的核心人物,从疫情开始,他就几乎没有休息过,每天清晨,他都会接到村民的电话,询问疫情的最新情况;深夜,他还要接听上级部门的指示,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那段时间,电话几乎成了我的‘第二生命’。”老李笑着说,“有时候半夜接到电话,我也会立刻爬起来处理,因为我知道,每一个电话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安危。”

除了老李,村里的其他干部也都在默默奉献,有的负责排查外来人员,有的负责物资调配,有的负责信息上报,他们通过电话,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控网络。

电话里的希望:复工复产的曙光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平东村也开始迎来了复工复产的曙光,疫情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村民们依然需要保持警惕,为了确保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村委会再次通过电话向村民传达相关政策。

“您好,最近村里开始复工复产了,但大家还是要做好防护,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这样的电话,再次成为了村民们的“定心丸”。

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平东村的复工复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村民们通过电话了解到最新的政策信息,也通过电话向村委会反馈自己的困难和需求,这种双向的沟通,让村庄的恢复工作更加高效。

电话背后的思考:基层治理的智慧

疫情虽然给平东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与力量,电话作为一种传统的通讯工具,在这场疫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传递了信息,更传递了温情与希望。

通过电话,村委会与村民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疫情期间,也为今后的村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正如老李所说:“电话虽然简单,但它让我们与村民的心更近了。”

疫情终将过去,但平东村在这场抗疫战斗中的温情与坚守,将永远留在村民的记忆中,电话里的每一句问候、每一次关怀,都是基层干部对村民的深情厚谊,正是这种温情与坚守,让平东村在疫情的阴霾中,依然能够看到希望的曙光。

平东村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那段通过电话传递温情的日子,依然让人感慨万千,或许,正是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瞬间,才让我们更加坚信: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