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的江苏担当,揭秘江苏省对口支援湖北孝感市的暖心行动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各省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迅速展开对口支援行动,江苏省作为经济强省和医疗资源大省,肩负起了支援湖北省孝感市的重任,江苏与孝感,虽相隔千里,却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紧密相连,本文将从江苏省支援孝感市的背景、具体行动、感人故事及深远影响等方面,全面回顾这段守望相助的抗疫历程。
对口支援背景:国家部署与江苏使命
2020年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江苏省对口支援孝感市,孝感市紧邻武汉,疫情严峻程度仅次于武汉,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江苏省接到任务后,迅速成立支援孝感前方指挥部,统筹全省医疗、物资、技术等资源,全力驰援孝感。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多次作出指示,要求“举全省之力,确保支援工作高效有序”,江苏省卫健委、财政厅、交通运输厅等部门迅速联动,确保人员、物资第一时间抵达孝感。
江苏医疗队:白衣执甲,千里驰援
精锐尽出,组建最强医疗队
江苏省先后派出多批医疗队,累计超过1000名医护人员支援孝感,这些队员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顶尖三甲医院,涵盖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关键领域,不少医护人员曾参与过抗击SARS、H1N1等疫情,经验丰富。
接管重症病区,降低死亡率
江苏医疗队抵达后,迅速接管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重症病区,他们采用“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方案,运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高流量氧疗等先进技术,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症患者,据统计,江苏医疗队支援期间,孝感市重症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
心理干预,温暖患者心灵
除了医疗救治,江苏医护人员还注重心理疏导,许多患者因长期隔离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江苏医疗队专门安排心理医生进行干预,并通过手绘漫画、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患者压力,一位孝感康复患者曾动情地说:“江苏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温暖了我的心。”
物资保障:江苏速度与江苏温度
医疗物资:昼夜不停,千里驰援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疫情期间,省内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紧缺物资,据统计,江苏省向孝感市捐赠了超过200万只口罩、10万套防护服、500台呼吸机,以及大量消毒液、药品等。
生活物资:暖心支援,保障民生
除了医疗物资,江苏省还向孝感市运送了大量生活必需品,包括大米、食用油、蔬菜等,江苏企业如苏宁易购、苏果超市等也积极捐赠食品、日用品,确保孝感市民在封城期间生活无忧。
交通保障:打通生命线
为确保物资快速抵达,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协调铁路、航空、公路等多方力量,开辟“绿色通道”,南京禄口机场、无锡硕放机场优先保障支援航班,江苏邮政、顺丰等物流企业免费运输抗疫物资。
科技助力:江苏智慧赋能孝感抗疫
5G远程会诊,提升救治效率
江苏省利用5G技术,搭建了“江苏—孝感远程医疗平台”,让江苏专家可以实时指导孝感一线医生,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救治效率,特别是在疑难病例的诊断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人工智能辅助筛查
江苏科技企业研发的AI影像诊断系统被引入孝感,可快速分析CT影像,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识别新冠肺炎病例,大幅缩短诊断时间。
大数据助力精准防控
江苏支援团队还协助孝感市建立疫情大数据平台,通过轨迹分析、密接追踪等技术,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
感人故事:苏孝一家亲
“江苏妈妈”与孝感患儿的温情故事
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一位6岁患儿因父母隔离无人照顾,江苏护士李兰主动承担起“临时妈妈”的角色,每天陪他读书、玩耍,患儿康复后,哭着说:“我不想离开李妈妈。”
江苏医生的“孝感方言手册”
为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江苏医疗队连夜编写《孝感方言速成手册》,帮助医护人员快速掌握当地方言,拉近了医患距离。
孝感市民的感恩回馈
孝感市民自发组织“感恩江苏”活动,为江苏医疗队送去热干面、米酒等当地特产,一位老人甚至亲手缝制了100个香囊送给医护人员,寓意“平安吉祥”。
深远影响:苏孝情谊长存
江苏支援孝感的行动不仅帮助孝感度过了疫情最艰难的阶段,更促进了两地长期合作,疫情后,江苏省与孝感市签署了多项经济、医疗、教育合作协议,如:
- 医疗合作:江苏多家医院与孝感医疗机构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定期派遣专家坐诊。
- 产业协作:江苏企业加大对孝感的投资,助力当地经济复苏。
- 文化交流:两地开展“苏孝文化周”活动,增进民间友谊。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江苏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大的执行力,出色完成了对口支援孝感市的任务,这场跨越千里的生命驰援,不仅展现了江苏力量,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精神,苏孝两地的情谊将继续深化,成为全国对口支援的典范。
(全文约1800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