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逆行,情暖杭城,杭州抗疫医生的坚守与温度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无数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生命的防线,在这支英勇的队伍中,杭州的抗疫医生们用专业、奉献和温情,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不仅是病毒的阻击者,更是希望的传递者,让我们走近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感受他们在抗疫一线的坚守与温度。


疫情初期的“逆行者”:24小时待命的守护者

2020年1月,杭州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整个城市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金洁,作为杭州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没有休息。”金洁回忆道,她带领团队24小时轮班,分析病例、制定治疗方案,甚至亲自进入隔离病房查看患者情况,有一次,一位高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金洁连续48小时守在病床前,直到患者转危为安。

“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这是金洁常说的一句话,在她的带领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无一例死亡。


方舱医院里的“暖心医生”:用微笑驱散恐惧

2022年初,杭州奥密克戎疫情暴发,钱塘区紧急启用方舱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医生王磊主动请缨,成为首批进驻方舱的医护人员之一。

方舱医院收治的大多是轻症患者,但许多人在隔离期间情绪低落,王磊发现,除了医疗救治,心理疏导同样重要,他每天除了查房、发药,还会和患者聊天,甚至组织大家做简单的健身操。

“有一位阿姨刚进来时特别焦虑,整夜睡不着。”王磊回忆,“我就陪她聊家常,教她深呼吸放松,几天后,她不仅情绪好转,还主动帮其他患者打气。”

王磊的暖心举动感染了许多人,患者们亲切地称他为“微笑医生”,他说:“病毒可以隔离,但爱不能隔离,我们要让患者感受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核酸检测点的“拼命三郎”:与时间赛跑的人

在杭州的抗疫战场上,核酸检测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一环,杭州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医生张明,是核酸检测团队的骨干成员。

2021年12月,杭州某小区出现聚集性疫情,张明和团队连夜搭建临时检测点,连续工作36小时,完成了近万份样本检测,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服,他的脸上勒出深深的印痕,双手被汗水泡得发白。

“每一份样本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我们必须快、准、稳。”张明说,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他和同事们优化流程,将原本6小时的检测时间缩短至4小时,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


社区医生的“最后一公里”:守护家门口的健康

除了大医院的专家,杭州的社区医生也在抗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李芳,就是其中之一。

疫情期间,李芳不仅要负责日常诊疗,还要承担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她每天背着医药箱,穿梭于各个小区,为居民测体温、送药品。

“有一次,一位独居老人发烧,但不愿去医院。”李芳回忆,“我上门检查后,发现只是普通感冒,但老人很紧张,我就每天去陪他聊天,直到他康复。”

李芳的细心和耐心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


抗疫背后的家庭:舍小家为大家

在这些抗疫医生的背后,是无数个默默支持的家庭,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护士长陈丽的丈夫是一名警察,疫情期间,夫妻俩都奋战在一线,10岁的儿子只能托付给老人照顾。

“孩子经常问我:‘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回家?’”陈丽说,“我只能告诉他,等病毒被打败了,妈妈就回来。”

像陈丽这样的家庭在杭州还有很多,他们用“小家”的分离,换来了“大家”的安全。


致敬杭州抗疫医生,你们是城市的英雄

从三甲医院到社区诊所,从方舱医院到核酸检测点,杭州的抗疫医生们用专业和奉献筑起了生命的防线,他们不仅是医者,更是战士;不仅是守护者,更是希望的象征。

疫情终将过去,但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致敬每一位杭州抗疫医生,你们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英雄!

(全文共1560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