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集结,南京医疗队的千里驰援与生命守护
疫情之下的江苏担当
2021年夏,南京突发疫情,德尔塔毒株来势汹汹,城市防控压力骤增,在这关键时刻,江苏省内各市迅速响应,组建了一支支精锐医疗队,星夜驰援南京,他们不仅是白衣战士,更是江苏精神的践行者——团结、高效、无畏,这场支援行动,不仅展现了江苏医疗体系的强大协调能力,更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
闻令而动:江苏医疗队的闪电集结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暴发,短短数日,感染链迅速蔓延,江苏省卫健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全省13个地级市发出动员令,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南通……各地医院纷纷响应,短短48小时内,首批2000余名医护人员完成集结,奔赴南京。
这支队伍中,有曾支援武汉的“老兵”,也有刚入职不久的“95后”护士,他们放下家庭、告别亲人,带着使命和责任踏上征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医生在出发前说:“南京是我们的省会,支援南京就是守护我们自己。”
昼夜奋战:核酸检测的“江苏速度”
南京疫情初期,核酸检测需求激增,单日检测量突破百万,江苏支援医疗队抵达后,迅速投入核酸采样工作,他们分成多个小队,深入社区、街道、乡镇,甚至冒着高温在户外搭建临时检测点。
在江宁区某社区,来自扬州的护士李敏连续工作12小时,脱下防护服时,汗水已浸透全身,她说:“只要能早一分钟出结果,市民就多一分安全。”在江苏医疗队的助力下,南京核酸检测能力迅速提升,为精准防控提供了关键支撑。
守望相助:重症救治的“生命防线”
除了核酸采样,江苏医疗队还承担了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南京“小汤山”)成为主战场,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等顶尖医院的专家团队进驻,与南京本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王教授回忆:“当时重症病房满员,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医疗队采用“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成功让多位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无私奉献,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温情时刻:那些令人动容的瞬间
在这场抗疫战斗中,不仅有紧张的工作,也有温暖的瞬间。
- “隔空拥抱”:南通护士陈婷在南京支援期间,女儿生日那天,她只能通过视频送上祝福,母女俩隔空拥抱的画面让无数网友泪目。
- “爱心便当”:南京市民自发为医疗队送去热饭、水果,一位老人说:“你们为我们拼命,我们也要照顾好你们。”
- “战友情深”:来自不同城市的医护人员在并肩作战中结下深厚友谊,一位无锡医生笑着说:“这次支援,让我认识了江苏各地的兄弟姐妹。”
胜利凯旋:江苏力量的完美答卷
经过近一个月的鏖战,南京疫情得到有效控制,8月底,江苏支援医疗队陆续撤离,南京市民自发走上街头,挥舞国旗,高喊“谢谢”,一位南京大爷哽咽道:“没有你们,南京不会这么快好起来。”
江苏省卫健委在总结会上表示,此次支援行动共调集医护人员5000余人次,完成核酸采样超千万份,救治重症患者近百例,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江苏精神,永不褪色
江苏支援南京医疗队的故事,是责任与担当的写照,是团结与奉献的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灾难面前,江苏人从不退缩,这场战“疫”,不仅增强了全省医疗体系的协同能力,也让“江苏一家亲”的情谊更加深厚。
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江苏人民都将携手同行,用智慧和勇气守护这片土地,正如一位医疗队员所说:“只要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出发。”
(全文共计1187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