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援鄂英雄谱,揭秘那些逆行武汉的医疗队名单背后的故事
江苏援鄂医疗队总体情况
江苏省是全国最早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湖北的省份之一,从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第一批医疗队出征,到4月中旬最后一批队员凯旋,江苏共派出13批医疗队,涵盖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急诊科等多个专业,涉及全省13个设区市的数百家医院。
据统计,江苏援鄂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5500余人,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占比超过70%,为武汉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国家卫健委和湖北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许多队员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江苏援鄂医疗队分批名单及主要任务
第一批医疗队(2020年1月25日)
- 人数:147人
- 组成: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7家三甲医院
- 主要任务: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 领队: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邱泽森
部分队员名单:
- 黄英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 刘云(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 张蔷(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护士长)
这批队员是最早进入武汉的“逆行者”,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接管重症病房,创造了多个救治奇迹。
第二批医疗队(2020年1月28日)
- 人数:139人
- 组成:以重症医学、呼吸科为主,来自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医院
- 主要任务:支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部分队员名单:
- 孙立群(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 陈静瑜(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专家)
- 王俊(苏州市立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这批医疗队重点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部分队员参与了ECMO(人工肺)团队的组建,成功救治多名极危重患者。
第三批医疗队(2020年2月2日)
- 人数:120人
- 组成:以感染科、检验科为主,来自南通、扬州、泰州等地医院
- 主要任务:支援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部分队员名单:
- 李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护士长)
- 张宏(扬州市疾控中心检验科专家)
- 刘伟(泰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
方舱医院是武汉疫情防控的关键举措,江苏医疗队负责的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实现了“零死亡、零感染、零回头”的目标。
(后续批次因篇幅限制,仅作简要介绍)
- 第四批(2月4日):以心理干预团队为主,负责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理疏导。
- 第五批(2月9日):江苏省中医院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六批(2月11日):以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地医院为主,支援雷神山医院。
- 第七至第十三批:陆续增援,涵盖护理、影像、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
江苏医疗队的突出贡献
重症救治的“江苏模式”
江苏医疗队在武汉期间,创新性地提出“分区管理、分级诊疗”策略,将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类,优化资源分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邱海波教授(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提出的“俯卧位通气”技术,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
除了医疗救治,江苏医疗队还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许多队员在防护服上写下鼓励的话语,甚至为患者过生日、录制家人的祝福视频,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科研与临床结合
江苏医疗队在抗疫期间还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如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恢复期血浆治疗”、南京鼓楼医院的“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等,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宝贵经验。
英雄背后的故事
“我必须去,因为我是医生”
南京鼓楼医院呼吸科医生吴超,在出发前刚做完甲状腺手术,医生建议他休息,但他坚持随队出征,他说:“这时候不去,我会后悔一辈子。”
护士长的“战地日记”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长周萍,在武汉期间每天记录抗疫点滴,后来整理成《武汉日记》,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90后”的担当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90后”护士王佳,在方舱医院连续工作12小时,因体力不支晕倒,醒来后第一句话是:“我的患者怎么样了?”
凯旋与荣誉
2020年3月至4月,江苏援鄂医疗队分批返回,各地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江苏省政府为所有队员颁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部分队员还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致敬江苏援鄂英雄
江苏援鄂医疗队的名单,不仅仅是一串名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专业与勇气守护生命,用奉献与牺牲诠释医者仁心,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传承——在未来的任何挑战面前,中国人民都能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江苏援鄂医疗队,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