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开放门户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韧性,这片拥有五千多万人口的土地,既面临着边境线漫长、跨境往来频繁的挑战,又需兼顾多民族聚居区的特殊社会结构,其防疫实践成为观察中国边疆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鲜活样本。
广西的防疫体系建立在多层次联防联控机制之上,自治区政府依托“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边防管控体系,将1340公里陆地边境线划分为数个责任区段,实施“一线封控、二线管控、三线过滤”的立体防控网络,在东兴、凭祥等口岸城市,创新实施“口岸闭环管理+边境网格化管控”双机制,2022年期间成功拦截超过200起非法越境事件,有效遏制了疫情跨境传播风险,这种“点线面”结合的防控策略,既保障了中国—东盟贸易往来的通畅,又构筑起坚实的防疫屏障。
少数民族地区防疫展现出人文关怀的温度,广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等12个世居民族,部分地区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和医疗资源不均等问题,卫生部门编制了壮语、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防疫宣传材料,组织“摩托车义诊队”深入大石山区,利用“5G+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三甲医院与村卫生室的联动会诊,在百色疫情期间,社区干部采用“山歌传唱防疫知识”的方式,让疫情防控知识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深入人心,这种尊重民族文化特性的防疫宣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生动实践。
数字经济在广西防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自治区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开发了集健康码、行程追踪、核酸检测预约于一体的“桂防疫”平台,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数据互通,特别是在边境口岸推广的“智慧卫检”系统,通过AI识别技术将货物通关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保障了跨境贸易供应链的稳定运行,2022年,广西对东盟贸易额突破3000亿元,在严格防疫的同时实现了经济逆势增长,数字抗疫成为稳边富民的重要支撑。
公共卫生体系在抗疫中得到系统性提升,广西投入98亿元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实现传染病医院地市全覆盖,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全覆盖,依托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组建的移动核酸检测队,具备日检测100万人份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广西还建立了中国—东盟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与越南边境四省开展疫情信息实时共享,先后向柬埔寨、老挝等国派遣医疗专家组,体现了区域公共卫生治理的大国担当。
后疫情时代的广西正在将抗疫经验转化为发展动能,自治区规划投资760亿元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同步布局沿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医疗合作先行区,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跨境服务贸易;发展“智慧边海防”系统,将防疫中形成的数字化治理模式拓展到边境管理全域,这些创新实践正在重塑边疆地区的发展范式,为类似地区提供可复制的“广西经验”。
广西的抗疫历程证明,有效的疫情防控必须与地区发展实际相结合,既需要筑牢科学防控的“硬屏障”,也要织就人文关怀的“软网络”;既要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又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主线,这种统筹安全与发展的辩证思维,正是中国边疆地区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也为全球多民族地区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提供了东方智慧。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亿建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bzy.cn/cshidaquan/760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冠,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冠肺炎防疫是什么时候】》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亿建网]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一种新型病毒疫情的出现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科学家和卫生机构的迅速响应,有关这一病毒的信息逐渐明朗,但同时也提醒我们,病毒变异和传播的威胁始终存在,本文将深入探讨最近出现的新病毒疫情,分析其特点、传播情况以及全球应对措施,旨在为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