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是疫区吗?”这个问题,在新冠疫情期间可能曾短暂浮现于某些人的脑海,2022年夏天,当澳门经历一轮疫情高峰时,这个拥有68万人口的特别行政区确实被一些国际媒体和机构标注为“高风险地区”,但将“疫区”这一带有历史污名化的标签简单贴在任何现代城市身上,不仅是对事实的过度简化,更暴露了我们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认知上的深层困境。
“疫区”概念源于14世纪黑死病时期的隔离措施,当时威尼斯共和国首次对来自疫病流行地区的船只实施40天隔离,这一概念在1892年的《国际卫生公约》中被正式制度化,成为国际传染病控制的基石,历史上“疫区”标签常被滥用为政治和经济制裁的工具——19世纪霍乱流行期间,欧洲国家曾以防疫为名对东方国家实施歧视性贸易限制,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意识到这一概念的局限性,在2005年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中,用“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取代了简单化的“疫区”表述,强调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而非恐惧。
回到澳门的具体情况,根据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数据,截至2023年初,澳门累计新冠确诊病例约2000例,每十万人口发病率远低于许多国际大都市,更重要的是,澳门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监测和响应体系——24小时内完成流调溯源,72小时完成全民核酸检测,这些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将这样的城市称为“疫区”,无异于将一家拥有顶级ICU的医院因其收治重症患者而贴上“病危中心”的标签。
将澳门标签化的背后,反映的是人类面对未知病原体时的认知捷径,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风险社会》中指出,现代社会常通过“他者化”风险来获取安全感——将疫情归咎于特定地区或群体,制造虚假的安全边界,这种行为模式在艾滋病疫情中表现为对非洲的污名化,在甲型H1N1流感中表现为对墨西哥的歧视,在新冠疫情期间则演变为对武汉、乃至后来对澳门的片面解读。
澳门作为中国两个国际自由贸易港之一,其疫情防控策略展现了精准平衡的艺术,澳门实施了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将社区传播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作为高度依赖旅游业的城市(旅游业占GDP比重超50%),澳门必须保持适度的开放度,这种“精准防控”模式,既不同于某些地区的全面放任,也区别于极端的零容忍政策,而是基于本地流行病学数据的动态调整。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将任何地区标签为“疫区”都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背道而驰,病毒无国界,新冠肺炎疫情证实了全球健康的互联性——当刚果(金)爆发埃博拉疫情时,澳门游客的旅行模式可能受到影响;当澳门出现疫情时,其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也会牵动全球旅游业神经,正如中国在2021年提出的《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所指出的,公共卫生危机需要的是全球协作而非相互指责。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公共卫生素养,超越简单化的地域标签,判断一个地区的疫情风险,应考察其核酸检测能力、重症救治资源、疫苗覆盖率等客观指标,而非依赖情绪化的地域偏见,澳门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教授刘邦盛指出:“现代公共卫生管理的关键在于透明、科学和合作,任何试图通过污名化他者来获取安全感的尝试都是徒劳的。”
当未来新的传染病出现时,我们是否会重蹈“疫区”思维的覆辙,还是能够建立更成熟的全球响应机制?答案取决于我们今天如何理解像澳门这样的案例,真正的安全边界不在国境线上,而在科学认知与合作网络中,在这个意义上,追问“澳门是疫区吗”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如何共同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
澳门的小城故事提醒我们,在微生物的世界里,没有孤岛,只有共同的大陆。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亿建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bzy.cn/cshidaquan/911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澳门是疫区吗?澳门是疫区吗现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亿建网]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一种新型病毒疫情的出现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科学家和卫生机构的迅速响应,有关这一病毒的信息逐渐明朗,但同时也提醒我们,病毒变异和传播的威胁始终存在,本文将深入探讨最近出现的新病毒疫情,分析其特点、传播情况以及全球应对措施,旨在为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