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关工委姚遥,在疫情大考中书写新时代关工担当
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不仅是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严峻考验,更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杭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杭州市关工委”)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优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杭州市关工委副主任姚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团队在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线上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现了新时代关工人的担当与智慧。
杭州市关工委的使命与姚遥的角色
杭州市关工委成立于1984年,是杭州市委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旨在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多年来,关工委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姚遥作为杭州市关工委的副主任,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教育工作,她不仅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在特殊时期勇于担当的领导者,疫情暴发后,她迅速组织关工委成员制定应急方案,确保青少年群体在疫情期间得到全方位的关怀与帮助。
疫情下的关工行动:姚遥的三大举措
心理援助: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疫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威胁,还有心理层面的冲击,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线上学习的不适应、社交活动的减少,使得许多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姚遥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迅速组织关工委联合杭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开通了“青少年心理援助热线”,并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提供免费服务,她还推动线上心理健康讲座,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向家长和学生普及心理调适技巧,据统计,疫情期间,杭州市关工委累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超过2000人次,有效缓解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
线上教育:确保“停课不停学”
疫情期间,学校全面转为线上教学,但部分家庭因设备不足或网络条件差,导致孩子无法正常学习,姚遥带领关工委联合杭州市教育局、慈善总会,发起“爱心助学”行动,向困难家庭捐赠平板电脑、流量卡等学习设备,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线上学习。
她还推动关工委与杭州市少年宫合作,开设“云端第二课堂”,提供书法、绘画、编程等丰富多彩的线上兴趣课程,帮助青少年在居家期间保持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动员“五老”力量助力社区防控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社区成为基层防疫的主战场,姚遥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群体的经验优势,组织退休医生、教师等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疫宣传、体温检测、物资配送等工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老同志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主动请缨,担任社区“防疫宣传员”,用亲身经历向青少年讲述抗疫故事,传递正能量,姚遥表示:“老同志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关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姚遥的思考:疫情后的关工工作新方向
疫情终将过去,但留给关工委的工作启示却值得深思,姚遥在多次工作会议中提出,未来的关工工作应当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数字化赋能:疫情加速了线上教育的发展,关工委应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打造更便捷的青少年服务系统。
- 心理健康长效机制:心理问题不会因疫情结束而消失,关工委需建立长期的心理援助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和干预。
- 家校社协同育人:疫情凸显了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关工委应进一步搭建三方联动平台,形成教育合力。
在挑战中彰显关工力量
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验的不仅是医疗体系,更是全社会的凝聚力,杭州市关工委在姚遥的带领下,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关工委不仅是青少年成长的“护航者”,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杭州市关工委将继续秉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而姚遥,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也将继续以她的热情与担当,书写关工事业的崭新篇章。
(全文约1600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