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如同一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其翅膀扇动的气流席卷了全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家庭——这个社会最基础的单元,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当学校的物理空间被无限期关闭,传统的教育模式被迫从校园转移至方寸之间的客厅与卧室时,“家庭教育”这个以往更多作为学校补充的概念,被骤然推至舞台中央,呈现出一系列复杂多元、耐人寻味的现象,这不仅是一段关于“停课不停学”的应急史,更是一面深刻映照中国家庭关系、教育理念与技术鸿沟的多棱镜。
最显著的现象是教育空间的重构与家庭功能的异化,家,原本是提供情感支持、休息与生活技能的温馨港湾,疫情期间,家被赋予了“学校”的职能,餐桌变成了课桌,客厅化为操场,家长则被迫身兼数职:学科辅导员、技术保障员、纪律监督员以及营养师,这种空间与功能的叠加,模糊了生活与学习的边界,导致了许多家庭的“时空混乱”,孩子难以在充满生活诱惑的环境中保持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家长也需要在本职工作与教育职责之间艰难平衡,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与体力压力,家庭空间的私人性与学校空间的公共性产生了剧烈碰撞,其原有的松弛感被一种无时无刻不在的“教育焦虑”所取代。
疫情极大地加剧了教育公平的数字鸿沟,并将这一宏观社会问题清晰地投射到每一个微观家庭之中,当线上教学成为唯一选择,稳定的网络环境、流畅的智能终端和安静的学习空间便成为了稀缺资源,对于城市中产家庭而言,这可能只是多购置一台平板电脑或升级一下宽带的问题;但对于偏远地区或经济困难的家庭,则可能是无法逾越的障碍,我们看到了令人心酸的新闻:有学生为了寻找信号每天跋涉数小时上山,有兄妹几人只能轮流使用一部手机听课,这种因技术接入不均而导致的教育机会落差,在疫情期间被无限放大,揭示了家庭教育并非发生在真空中,其质量高度依赖于家庭所拥有的社会经济资本。
第三,疫情提供了一个极端情境,迫使家长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与亲子关系的核心,在传统的教育分工中,家长往往更侧重于孩子的品德与生活习惯培养,而将学科知识的传授委托给学校,疫情的到来打破了这种默契分工,许多家长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接触到孩子的学习内容、思维方式和真实的学习状态,这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部分家长在深度参与中增进了对孩子的理解,开始反思“唯分数论”的弊端,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自主性与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在共克时艰中得到升华;另一部分家长则因辅导作业而陷入持续的焦虑与冲突,“母慈子孝”变为“鸡飞狗跳”,暴露出家庭教育中长期存在的急躁、攀比与沟通失效问题,这种现象仿佛一场大考,检验着每个家庭的教育观与相处模式。
技术作为“双刃剑”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海量资源和跨越时空的便利,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屏幕时间的急剧延长、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以及孩子自控力面临的巨大挑战,都让家长们忧心忡忡,如何引导孩子与技术健康共处,而非被技术所奴役,成为疫情期间家庭教育的新课题。
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现象,绝非一段简单的“居家学习”经历可以概括,它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实验,暴露了我们在教育生态、社会公平和家庭建设方面长期存在的短板与挑战,它像一座熔炉,淬炼着家庭的凝聚力,也考验着社会的韧性,后疫情时代,我们不应忘记这段特殊时期带来的启示:教育终究是“人”的教育,技术只是工具,而非目的;家庭的本质是情感的共同体,其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尊重、信任与良好的沟通,未来的教育变革,或许正需从如何构建更和谐、更均衡、更具韧性的“家校社”协同关系开始,让家庭真正成为滋养下一代成长的沃土,而不仅仅是在危机来临时的临时课堂。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亿建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bzy.cn/zlan/181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疫情期间家庭教育现象(疫情期间家庭教育现象分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亿建网]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2019年底,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健康危机,这场疫情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2019年疫情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呢?答案是SARS-CoV-2病毒,它导致了COVID-19(冠状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