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全国,我们一家四口被困在九十平米的公寓里,窗外是寂静的街道,窗内是两个躁动不安的孩子——十岁的儿子正面临小升初关键期,六岁的女儿则像个永动机般在客厅来回奔跑,最初的日子如同失控的过山车:网络卡顿时的咆哮、作业拖延时的训斥、兄妹争执时的哭闹......直到那个午后,儿子在数学题旁写下“妈妈,我好想你平时陪我做题的样子”,我才恍然意识到——我们需要的不是复刻学校,而是重新发现家的意义。
转变始于一场家庭会议,那个周日晚上,我们围坐在餐桌前,每人发言三分钟,女儿说“想画很多很多彩虹”,儿子抱怨“网课好无聊”,丈夫坦言“工作带娃难以兼顾”,就在这些碎片化的表达中,我们共同制定了《家庭共学公约》:每天上午是专注学习时间,下午则安排“特长互教”环节——儿子教妹妹编程基础,妹妹教全家绘画技巧,我负责文学朗读,丈夫带领科学实验,这份手写的公约被贴在冰箱上,墨迹未干时,女儿就踮着脚在右下角画了朵小红花。
最动人的教育往往发生在计划之外,三月初的雨天,网络彻底瘫痪,原定的网课被迫取消,儿子沮丧地摔打枕头时,丈夫突然打开气象APP:“不如我们来研究为什么春天多雨?”接下来的三小时,全家人化身科研团队:女儿用玻璃杯模拟云层凝结,儿子查阅地理书分析季风规律,丈夫讲解气象云图,我则带着他们背诵杜甫的《春夜喜雨》,当孩子们兴奋地把实验结果画成科普海报时,我忽然懂得:真正的好家教不是课程的传递,而是学习热情的彼此点燃。
疫情期间最珍贵的收获,是重新发现孩子的另一面,那个总被老师批评“坐不住”的儿子,在教妹妹编程时展现出惊人耐心;看似散漫的女儿,在组织家庭画展时显露出策划天赋,四月的某个黄昏,我推开儿童房的门,看见儿子正握着妹妹的手教她写代码,屏幕上的小海龟画出歪歪扭扭的星星,夕阳透过窗纱洒在他们身上,那一刻我按下手机静音键——有些美好,注定只能收藏在记忆里,而非朋友圈中。
这段特殊时光让我们悟出家教真谛: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共同成长,端午节前夕,全家决定用纸板制作龙舟模型,连续三个晚上,我们围坐在客厅地板上,争论龙舟结构,计算比例尺寸,甚至查阅《荆楚岁时记》了解传统习俗,当最后的彩绘完成时,女儿突然说:“这是我们四个人做的船呀!”是的,这艘粗糙却独特的龙舟,何尝不是家的隐喻?每个人都是划桨者,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行。
解封后回望这段岁月,那些焦虑与挣扎渐渐模糊,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深夜共读的灯光、失败实验后的笑声、以及无数个相拥鼓励的瞬间,疫情强行按下暂停键,却让我们找回家教最本真的模样——它不是成绩单上的数字,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滋养,正如儿子在日记里写的:“以前觉得家是吃饭睡觉的地方,现在才知道,家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室。”
那个春天我们失去了外出自由,却收获了教育的桃花源,当生活的常态被打破,我们反而触摸到教育最温暖的内核:用陪伴代替催促,用探索代替灌输,用共同成长代替单向要求,这段特殊时期的家教故事,终将成为我们家庭永远的精神遗产——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唯有爱与智慧,能让任何时空都变成滋养生命的课堂。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亿建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bzy.cn/zlan/597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2020疫情期间我的家教好故事怎么写/2020疫情期间我的家教好故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亿建网]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2019年底,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健康危机,这场疫情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2019年疫情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呢?答案是SARS-CoV-2病毒,它导致了COVID-19(冠状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