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街头,扫码测温的提示音与牛肉面的香气交织;社区网格员的脚步声与黄河涛声共鸣,在这座西北名城,一场科学精准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防疫实践正在悄然进行,银川以其独特的“智慧+温情”双轮驱动模式,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找着最佳平衡点,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抗疫样本。
智慧防疫是银川应对疫情的第一道防线,走进银川市民大厅,集成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信息的“一码通”系统让人眼前一亮,这套系统背后是银川市政府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的大数据平台,能够实时追踪疫情动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2022年突发疫情期间,银川依托该平台在6小时内完成30万人的风险筛查,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各社区安装的智能门磁系统,既保障了居家隔离效果,又减少了人力投入,这些数字新基建的快速落地,彰显了银川作为西部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
分级分类的精准防控策略展现了银川防疫的科学性,不同于简单化的一刀切,银川建立了一套“分区施策”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将区域划分为封闭区、管控区和防范区,采取差异化措施,在2022年11月的疫情中,银川仅对3个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其他区域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了防疫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这种精准如同手术刀般的防控策略,既阻断了病毒传播链,又保障了城市正常运转。
民生保障网络构筑起银川防疫的温情底色,疫情期间,银川启动了“菜篮子”保供机制,组织大型商超与社区对接,开展无接触配送,针对独居老人、孕产妇、重症患者等特殊群体,社区建立了专门台账,提供上门核酸、送医送药等服务,兴庆区推出的“心理疏导热线”,为隔离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累计服务超过5000人次,这些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让防疫工作有了温度,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的双统筹凸显了银川实践的创新性,银川创新推出“防疫泡泡”模式,对重点企业实行闭环管理,保障关键产业链稳定运行,2022年,银川GDP实现4.2%的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展现了防疫与发展并重的成效,银川抓住疫情催生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健康产业,经济结构在应对疫情挑战中实现优化升级。
社区自治力量的激活是银川防疫的亮点,银川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四方联动机制,将防疫力量延伸到基层末梢,金凤区某社区自发组织的“邻里帮帮团”,在疫情期间为200多户居民提供互助服务,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这种基层治理创新,不仅提升了防疫效能,更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为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银川防疫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防控能力,如何平衡常态化防控与经济发展关系,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异毒株……这些问题需要银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答。
银川的防疫实践告诉我们,疫情防控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治理能力的考验,它需要科学精神的指引,也需要人文关怀的温度;需要技术手段的创新,也需要基层智慧的发挥;需要政府的强力领导,也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这种多方协同、精准施策的“银川模式”,为我们应对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宝贵启示。
黄河水长流,银川防疫的故事还在继续,这座塞上古城以其坚韧与智慧,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答卷,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疫情防控树立了标杆,也为全球抗疫贡献了银川智慧。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亿建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bzy.cn/zshizhishi/749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亿建网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银川防疫情况/银川防疫情况最新消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亿建网]内容主要涵盖:
本文概览:疫情,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其出现时间一直是科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要回答“疫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首先需要明确“疫情”的具体指向,我们所说的“疫情”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暴发,但广义的疫情也可能指其他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