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利厅最新动态,防汛抗旱、生态治理与智慧水利建设全面发力



陕西省水利厅围绕国家水利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布了一系列重要工作进展与政策规划,从防汛抗旱部署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从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到智慧水利系统建设,多项举措彰显了陕西省在新时代水利工作中的创新与担当,本文将梳理最新政策动向、重点项目成果及未来发展规划,全面解读陕西水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防汛抗旱:筑牢安全防线,应对极端天气挑战

2024年防汛工作部署
据陕西省水利厅6月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全省防汛形势严峻,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预计夏季降水分布不均,陕南地区可能出现区域性暴雨洪涝,关中及陕北局部面临干旱风险,水利厅已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机制,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 隐患排查整治:对全省132座水库、560公里堤防进行拉网式排查,修复隐患点47处。
  • 物资储备升级:新增防汛物资储备库3座,储备冲锋舟、救生衣等设备超10万件。
  • 数字化预警系统:依托“陕西智慧水利平台”,实现雨情、水情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直达村级责任人。

抗旱保供水措施
针对陕北部分县区旱情,水利厅联合农业部门实施“引调水工程”,通过红碱淖应急调水项目保障20万亩农田灌溉,并推广滴灌技术,节水效率提升30%。


黄河流域治理: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并进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作为黄河流域核心省份,陕西2024年投入12.6亿元用于水土保持项目,延安市“淤地坝系建设”成为全国典范,年内将新增治理面积1500平方公里,减少入黄泥沙量约800万吨。

渭河生态廊道建设
水利厅近期发布的《渭河生态保护三年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前建成贯通西安、宝鸡、渭南的200公里生态廊道,恢复湿地1.2万亩,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案例:西安灞河治理成效
通过清淤疏浚、生态护岸改造,灞河断面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Ⅱ类,沿岸新增绿地公园8个,成为市民休闲热点。


农村水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饮水安全提升工程
2024年,水利厅计划投资5.3亿元,解决陕北白于山区、秦巴山区等8万农村人口供水不稳定问题,榆林市定边县“联村并网”项目通过建设集中供水站,惠及23个行政村。

灌区现代化改造
关中平原九大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加速推进,宝鸡峡灌区率先完成智能化闸门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2提高到0.65,年节水超1亿立方米。


智慧水利:科技赋能水利管理现代化

省级平台建设进展
陕西省水利厅与华为合作开发的“水利大脑”系统已接入2.3万个监测点,实现全省主要河流、水库数据“一图统览”。

创新应用场景

  • AI洪水预测:基于历史数据与机器学习,可提前72小时预测汉江洪峰误差率<5%。
  • 无人机巡检:在秦岭输水隧洞等险峻地段应用,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

专家观点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学院院长李强指出:“陕西智慧水利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需加强数据共享,推动黄河流域省际协同。”


政策与法规:完善制度保障

《陕西省节约用水条例》修订
新条例将于2024年10月施行,明确高耗水行业定额管理,对洗车、高尔夫球场等实施阶梯水价。

河湖长制深化
全省5.2万名河湖长全年巡河超200万次,整改问题1.7万个,其中延安市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机制,破解跨界污染难题。


挑战与展望

尽管成绩显著,陕西水利仍面临诸多挑战:

  • 资金压力:部分山区项目配套资金不足;
  • 气候不确定性:极端天气频发增加工程风险;
  • 区域平衡:陕南与陕北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利厅将聚焦三大方向:

  1. 推进“陕西水网”骨干工程,构建“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格局;
  2. 强化再生水利用,目标到2025年利用率达25%;
  3. 深化与甘肃、宁夏等邻省合作,共护黄河安澜。


陕西省水利厅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正书写着新时代治水兴陕的答卷,从防汛抗旱的“人民至上”到智慧水利的“数字赋能”,每一项举措都关乎三秦大地的可持续发展,随着《陕西省“十四五”水利规划》的全面落实,一个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的陕西水体系值得期待。

(全文共计1450字)


:本文数据截至2024年6月,来源包括陕西省水利厅官网、新闻发布会及《陕西日报》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